多行文字
奥鹏在线作业,奥鹏离线作业,国开作业,MBA作业,MBA论文,需要请扫码加微信!
微信aopeng11808,qq:136441079
图片
天大电工技术实验实验要求
作者:笑笑    发布于:2022-04-07 21:44:53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 

第二部分 EWB基本实验

一、电路分析实验

实验一 电阻电路及基本电路理论研究

. 实验目的

  1. 了解EWB的基本界面,学习EWB的基本操作;

  2. 学习基本元件的使用、模拟电路的建立和仿真测试。

. 实验电路说明

    2.1.1 abc电路用来验证叠加原理。图 a 为二独立源共同作用的电路,图bc分别为二独立源单独作用的电路。分别测量二独立源共同作用时的各支路电流,及二独立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各支路电流的分量,用来验证叠加原理。


    2.1.2 ab为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互换的电路。图a、图b分别用来测试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外特性,电位器用作负载,0%为短路,键控开关断开时负载为,即开路。若二电路外特性相同,则验证了电压源与电流源之间等效互换的关系。


. 实验内容及方法
  1. 验证叠加原理

1). 启动EWB

      2). 按图2.1.1 (a)(b)(c) 所示同时建立三个实验电路。

   建立本电路用到的元件图标如下:

基本元件箱

电源箱

指示器件

电阻

电池

接地

电流表

 

1.分别单击元件工具栏中的基本元件箱、电源箱和指示器件图标,以便同时打开三个工具栏,选取(拖曳)各元件至电路设计窗口,按图2.1.1中的要求旋转某些元件的方向,并按图中位置摆放,分别双击每一个元件,按图2.1.1要求设置元件的参数。

电流表、电压表

模式((Value / Mode )DC

2.设置电路图的显示内容:

       选择Circuit | Schematic Options 菜单命令,在Show / Hide对话框,选中Show Reference IDShow Value 两项,以便显示元件的编号和参数值。

3.按图2.1.1所示连线,调整连线,使其比较整齐。

3). 运行并测试电路

1.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对电路进行仿真。

2. 读取各电流表的示值并记录在电路描述窗口。

4). 保存电路

    选择File | Save 菜单命令,在打开的Save窗口中指定保存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,将建立的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事先打开的字处理软件(如word或写字板)的新文档中,再将电路描述窗口中的测试数据也复制到文档中,然后,建立新的电路文件。

  2. 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互换

1). 按图2.1.2 (a)(b)所示同时建立两个实验电路。

   建立本电路用到的元件图标如下:

基本元件箱

电源箱

指示器件

电阻

电池

恒流源

电位器

电流表

电压表

转换开关

接地

1.分别单击元件工具栏中的基本元件箱、电源箱和指示器件图标,以便同时打开三个工具栏,选取(拖曳)各元件至电路设计窗口,按图2.1.2中的要求旋转某些元件的方向,并按图中位置摆放,分别双击每一个元件,按图2.1.2要求设置元件的参数。

电位器(可调电阻)

阻值 (Value / Resistance )1KΩ

初始设置(Value /Setting): 50%

增量(Value /Increment): 5%

增量控制键(Value /Key): 可取缺省R,也可任意设定。

电压表、电流表

模式((Value / Mode )DC

开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控制键(Value /Key): 缺省为空格键(space),也可任意设定。

2.设置电路图的显示内容:

       选择Circuit | Schematic Options 菜单命令,在Show / Hide对话框,选中Show Reference IDShow Value 两项,以便显示元件的编号和参数值。

3.按图2.1.1所示连线,调整连线,使其比较整齐。

2). 运行并测试电路

(1).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对电路进行仿真。

(2). 测试电路 (a) 的外特性

按动转换开关S1的控制键,接通电路的负载RL

    按动电位器RL的控制键或者Shift+控制键,使RL阻值每次减小或增大5%,在0%100%之间调节RL,分别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。按动转换开关S1的控制键,断开电路负载RL,测量电路的开路电压,在电路描述窗口以列表形式记录各测量数据。

(3). US1R1的值设置电路(b)中的电流源IS1,以相同的方法和步骤测试电路 (b) 的外特性,以列表形式记录各测量数据。在电路描述窗口以列表形式记录各测量数据。

3). 保存电路

选择File | Save菜单命令,将建立的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,再将电路描述窗口中的测试数据也复制到文档中,保存文档。

5).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 98 ,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. 实验报告要求:

1.列表比较实验步骤1的测试数据,验证叠加原理。

2.  列表比较实验步骤2的测试数据验,分别作出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外特性曲线,验证它们之间的等效互换关系。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请参照附录2 :在电子文档中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。


实验二 等效电源定理

. 实验目的

  1. 了解EWB的基本界面,学习EWB的基本操作;

  2. 学习基本元件的使用、模拟电路的建立和仿真测试。

  3. 验证代文宁定理和诺顿定理。

. 实验电路


       如图2.2.1 (a)(b)(c) 所示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a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b)

(c)

2.2.1

. 实验步骤:

  1.启动EWB

  2.按图2.2.1 (a)(b)(c) 所示同时建立三个实验电路

  建立本电路用到的元件图标如下:

基本元件箱

电源箱

指示器件

电阻

电位器

电池

恒流源

转换开关

接地

电压表

电流表

 

1.分别单击元件工具栏中的基本元件箱、电源箱和指示器件图标,以便同时打开三个工具栏,选取(拖曳)各元件至电路设计窗口,按图2.2.1中的要求旋转某些元件的方向,并按图中位置摆放,分别双击每一个元件,按图2.2.1要求设置元件的参数。

电位器(可调电阻)

阻值 (Value / Resistance )1KΩ

初始设置(Value /Setting): 50%

增量(Value /Increment): 5%

增量控制键(Value /Key): 可取缺省R,也可任意设定。

电压表、电流表

模式((Value / Mode )DC

开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控制键(Value /Key): 缺省为空格键(space),也可任意设定。

2.设置电路图的显示内容:

       选择Circuit | Schematic Options 菜单命令,在Show / Hide对话框,选中Show Reference IDShow Value 两项,以便显示元件的编号和参数值。

3.按图2.2.1所示连线,调整连线,使其比较整齐。

  3. 运行并测试电路

1).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对电路进行仿真。

2). 测试电路 (a) 的外特性

按动转换开关的控制键,接通电路的负载。

    按动电位器的控制键或者Shift+控制键,则电路负载阻值每次减小或增大5%,使电路负载阻值在0%100%之间改变,分别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,按动转换开关的控制键,断开电路负载,测量电路的开路电压,在电路描述窗口以列表形式记录各测量数据。以测试结果中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计算电路的入端电阻。

3). 以电路(a)的入端电阻设置电路 (b) 中电阻R4的阻值,以电路(a)的开路电压设置电路 (b) 中电压源US2的电压。

       按步骤2) 的方法测试电路 (b) 的外特性,在电路描述窗口以列表形式记录各测量数据。

4). 以电路(a)的入端电阻设置电路 (c) 中电阻R5的阻值,以电路(a)的短路电流设置电路 (c) 中电流源IS1的电流。

       按步骤2) 的方法测试电路 (c) 的外特性,在电路描述窗口以列表形式记录各测量数据。

4.  保存电路

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在打开的Save窗口中指定保存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,将建立的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事先打开的字处理软件(如word或写字板)的新文档中,再将电路描述窗口中的测试数据也复制到文档中,保存文档。

5.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 98 ,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. 实验报告要求:

1.       列表比较各实验步骤1的测试数据。

2.根据测试数据,绘制电路(a)(b)(c) 的外特性曲线,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请参照附录2 :在电子文档中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。比较各曲线,验证代文宁定理和诺顿定理。


实验三 电路的暂态过程

. 实验目的:

1.学习利用EWB对电路进行暂态分析的基本方法;

2.学习示波器的使用以及用示波测量法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;

3.了解一阶RC电路的暂态过程。

. 实验电路:


    2.3.1 (a) 为微分电路,(b) 为积分电路,用方波信号源作为电路的激励,以便用示波器观察连续的波形。键控电位器R2R4用热键(默认为R)控制其电阻值,以改变电路的时间常数。示波器用来同时观测电路的输入(A通道)和输出(B通道)波形。

2.3.1a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3.1b

. 实验步骤:

启动EWB

    建立本实验两个电路用到的元件图标如下:

基本元件箱

电源箱

仪器箱

电容

电阻

电位器

转换开关

接地

函数发生器

示波器

  1. 建立实验电路

1.分别单击元件工具栏中的基本元件箱图标和电源箱图标,以便打开基本元件工具栏和电源元件工具栏,选取(拖曳)各元件至电路设计窗口,按图2.3.1中的要求旋转某些元件的方向,并按图中位置摆放,分别双击每一个元件,按图2.3.1要求设置元件的参数。

电位器(可调电阻)

阻值 (Value / Resistance )4.7KΩ

初始设置(Value /Setting): 50%

增量(Value /Increment): 5%

增量控制键(Value /Key): 可取缺省R,也可任意设定。

函数发生器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波形:矩形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频率(Frequency)1KHz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占空比(Duty cycle)50%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电压幅值(Amplitude )5V,可直接在文本框中输入。

示波器:

时基(Time Base):先设定为0.2ms/div,实验中再进行调节。

触发选择:Auto

Y衰减:先设定为2V/div,实验中再进行调节。

2.设置电路图的显示内容:

       选择Circuit | Schematic Options 菜单命令,在Show / Hide对话框,选中Show Reference IDShow ValueShow nodes,显示元件编号、参数和电路的节点。

3.单击元件工具栏中的仪器箱图标,打开仪器工具栏,选取(拖曳)示波器至电路设计窗口,并按图中位置摆放,双击示波器图标以打开其面板,将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,设置时基为0.10ms/div Y衰减为2V/div

4.按图2.3.1a)所示连线,调整连线,使其比较整齐。分别双击示波器AB通道的连线,打开连线特性对话框,设置连线的颜色,则波形即以此颜色显示。

5). 电路的保存

选择File | Save菜单命令,将建立的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事先打开的字处理软件(如word或写字板)的新文档中。

  2. 运行并测试电路

1).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对电路进行仿真。

2). 双击示波器图标以打开示波器面板,适当调节示波器的时基(Time Base)和AB通道的Y衰减(V/div)及位移(Y Position),使波形便于观测。

3). 按电位器的控制键或Shift+控制键,每次将阻值减小或增大5%,观察波形的变化。在50%时,参照13页“示波器的调整”方法调节示波器以显示稳定的波形;按工具栏中的图形工具,打开分析图形窗口,在其中的示波器页(Oscilloscope)再现示波器上的波形;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示波器页波形显示的各项参数;拖曳游标到适当位置,测量波形的幅值和电路的时间常数;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示波器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用同样的方法,将0%100%时的波形也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使电位器恢复为初始(50%)状态。

  3.用EWB的暂态分析功能分析电路

1).在EWB窗口选择Analysis | Transient(暂态分析)菜单命令,弹出Transient Analysis对话窗口(图2.3.2),照图2.3.2设置各项参数。

确定要分析的节点。将需要分析的电路节点增加(Add>)到Nodes for analysis框中。

2).按Simulate按钮以启动仿真,即可在随即打开的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中建立暂态分析页(Transient),显示被分析节点的电压波形。按“ESC”键,将停止仿真的运行。

3).在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的工具栏中选择特性(Properties)工具  ,打开具有多个参数页的Graph Properties窗口(见图1.3.16),设置暂态分析页(Transient)的各项参数,设置方法可参照16-18页示波器的介绍中 “设置波形显示的各项参数”部分。

4).可以通过选择工具按钮或参数设置在暂态分析(Transient)页中显示栅格和游标,单击某条曲线以选中该曲线,即可移动游标对其进行测试,随着游标的移动,在对应的资料窗口中即显示出该曲线在游标处的数据。

 5).按下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暂态分析页(Transient)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按电位器的控制键,增大或减小其阻值,在0%100%各进行一次分析,用同样的方法设置暂态分析页(Transient)的各项参数,并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保存文档。

      按图2.3.1 b)所示建立实验电路。重复上面的步骤,分析图2.3.1 b)所示电路。

     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 98 ,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. 实验报告要

画出所观察到的波形,求电路的时间常数。


实验四 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

. 实验目的

1. 学习利用EWB进行正弦稳态分析的方法;

2. 了解正弦稳态电路中电压、电流间的关系;

3. 了解正弦稳态电路谐振时的特点。

. 实验电路及说明:


    实验电路如图2.4.1所示。其中,RLC三元件构成串联电路,10V 11.1KHz正弦电压源作为电路的激励,交流电流表用来测量电路的电流有效值,三个交流电压表分别用来测量三元件上的电压有效值。电感元件为可调电感,电感量为80mH,可用设定的控制键在0%100%之间改变。


. 实验步骤:

  1. 启动EWB

  2. 按图2.4.1 所示建立实验电路。

建立本电路用到的元件图标如下:

电源箱

指示器件

基本元件箱

电阻

电容

可调电感

正弦电压源

电流表

电压表

接地

    分别单击元件工具栏中的基本元件、指示器件和电源箱图标,以便打开相应的工具栏,选取(拖曳)各元件至电路设计窗口,按图2.4.1中的要求旋转某些元件的方向,并按图中位置摆放,分别双击每一个元件,按图2.4.1要求设置元件的参数。

可调电感

电感量(Value / Inductance)80Mh

初始设置(Value /Setting): 50%

增量(Value /Increment): 5%

增量控制键(Value /Key): 可取缺省L,也可任意设定。

函数发生器(正弦电压源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波形:正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频率(Frequency)11.1KHz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占空比(Duty cycle)50%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电压幅值(Amplitude )14.142V(有效值10V

电压表、电流表

模式((Value / Mode )AC

  3. 对电路进行仿真测试

1).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对电路进行仿真。

2). 按动可调电感的控制键,改变电感量,注意观察电流表示值的变化,找到为最大值的点,然后,使电感在25%100%之间改变,在电流表为最大值的点要增加取点密度(每次可变化1%),而远离的点可拉大距离(每次可变化5%-10%),在每一点,分别读取各电流表及电压表的示值,在电路描述窗口列表记录测量结果。

3). 电感调节为初始状态(50%),在7KHZ17KHZ之间改变函数发生器产生的正弦电压的频率(可直接在频率文本框中输入),测量每一点处各电流表及电压表的示值,列表记录在电路描述窗口。取点原则和方法与步骤2). 同。

  4.电路的保存

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建立的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事先打开的字处理软件(如word或写字板)的新文档中,再将电路描述窗口中的测试数据也复制到文档中,保存文档。

  5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 98 ,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. 报告要求:

1.根据两组测量数据,分别验证总电压有效值与各部分电压有效值之间的关系、计算各点电路阻抗的模|Z|及阻抗角φ,列成表格。分别说明电路性质随电感量L及电源频率的变化规律。解释在电流最大点出现的特殊现象(如电感和电容电压相等且远远大于电源总电压等)。

2.根据两组测量数据,分别画出电流、电阻电压、电容电压和电感电压随电感量L和电源频率变化的曲线。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请参照附录2 :在电子文档中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。


实验五 功率因数的提高

一.实验目的

1.研究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及意义

2.了解EWB的基本界面,学习EWB的基本操作。

二.实验内容及步骤

       1.启动EWB

2.按照图2.5.1联接实验电路,断开开关S,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对电路进行仿真。

3.读取并记录电压表URUL及电流表II1的示值,记录在电路描述窗口。

4.接通开关S,改变可调电容C的容量,使其在0%100%之间变化,每次变化10%,读取并记录各电压表、电流表的示值,记录在电路描述窗口。

5.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建立的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事先打开的字处理软件(如word或写字板)的新文档中,再将电路描述窗口中的测试数据也复制到文档中,保存文档。

6.点击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停止仿真。退出EWB

三.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

1.根据步骤34所测数据,计算各种情况下的λPQS,写出计算式。

2.由步骤4所测数据,画出CI曲线,找出使电源电流I为最小时的电容值。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请参照附录2 :在电子文档中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。

3.根据所测数据,说明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。为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,并联的电容容量是否越大越好?

4.实验过程中观察I1表的所示数值是否变化?为什么?


实验六 RC电路的频率特性

. 实验目的

1. 学习利用EWB分析电路频率特性的方法;

2. 学习示波器、扫频仪的使用方法;

3. 了解典型电路的频率特性。


. 电路及说明:


2.6.1

2.6.2

    如图 2.6.1、图 2.6.2所示。其中,R1C1R2C2各构成一个实验电路,函数发生器连接到两个电路的输入端,同时也连接到示波器的A通道和扫频仪的输入端,以便观测输入信号波形,两个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的B通道和扫频仪的输出端,以便观测输出信号波形和波特图。输入和输出信号电压分别用交流电压表M1M2来测量。

. 实验步骤:

启动EWB

建立本实验两个电路用到的元件图标如下:

基本元件箱

指示器件

仪器箱

电容

电阻

转换开关

电压表

接地

函数发生器

示波器

扫频仪

  1.建立实验电路

1.分别单击元件工具栏中的基本元件箱、指示器件工具箱和仪器箱图标,以便打开相应的工具栏,选取(拖曳)各元件至电路设计窗口,按图2.6.1中的要求旋转某些元件的方向,并按图中位置摆放,分别双击每一个元件,按2.6.1要求设置元件的参数。

电压表

模式((Value / Mode )AC

函数发生器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波形:正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频率(Frequency)100Hz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占空比(Duty cycle)50%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电压幅值(Amplitude )14.142V(有效值10V),可直接在文本框中输入。

示波器:

时基(Time Base):先设定为2.00ms/div,实验中再进行调节。

触发信号选择:AB

Y衰减:5V/div

2.设置电路图的显示内容:

       选择Circuit | Schematic Options 菜单命令,在Show / Hide对话框,选中Show Reference

IDShow Value Show Nodes三项,以便显示元件的编号、参数值和电路的节点号。

3.按图2.6.1所示连线,调整连线,使其比较整齐。

4).保存电路

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建立的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事先打开的字处理软件(如word或写字板)的新文档中。

  2.用传统方法测试电路的频率特性

1.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对电路进行仿真。

2.读取电压表M1的示值,点击函数发生器频率右侧的↑按钮以提高频率,观察电压表M2的读数,找到M2读数为M1读数的0.707时的频率,即为电路的转折频率。在100HZz8KHz之间取10点(在转折频率两侧增加密度),读取M2的读数,在电路描述窗口列表记录测量结果。

3.将函数发生器频率调节到电路的转折频率,双击示波器图标以打开其面板,适当调节时基和Y衰减,使波形适中。参照13页“示波器的调整”介绍的方法将波形调节稳定。按工具栏中的图形工具,打开分析图形窗口,在其中的示波器页(Oscilloscope)再现示波器上的波形,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示波器页波形显示的各项参数,拖曳游标到适当位置,测量并记录输入、输出波形的相位差。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示波器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  3.用扫频仪测试电路的频率特性

双击扫频仪图标以打开其面板。

水平设置(Horizontal):log /linlog            F: 80kHz      I: 50hz

      1.幅频特性测试:按动幅频特性按钮(Magnitude)以选择幅频特性

垂直设置(Vertical):log /linlog         F0db    I:-40db

启动电路,在扫频仪的屏幕上即显示出电路的幅频波特图。

2.相频特性测试:按动相频特性按钮(Phase)以选择相频特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垂直设置(Vertical):

2.6.1 电路:log /linlog             F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:-90

2.6.1 电路:log /linlog             F90            I0

启动电路,在扫频仪的屏幕上即显示出电路的相频波特图。

3.在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显示和保存波特图

EWB的工具栏中选择图形工具,或者选择AnalysisDisplay Graphs菜单选项,激活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,建立一个波特图页(Bode),并再现扫频仪上的幅频和相频波特图。

在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的工具栏中选择特性(Properties)工具  ,打开具有多个参数页的Graph Properties窗口(见图1.3.16),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设置波特图页(Bode)的各项参数,利用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工具栏中的栅格工具(toggle grid和游标工具(Toggle Cursors,在幅频和相频特性区显示栅格和游标。

单击以选中某条曲线,移动游标对该曲线进行测试,在对应的资料窗口中读取曲线在游标处的数据。测试电路的-3db频率及该频率下的相移。

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将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中的波特图页(Bode)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  4.利用EWB的分析功能测试电路的频率特性

1. 选择Analysis | AC Frequency菜单命令,弹出AC Frequency Analysis 对话框(图2.6.3),照图设置各项参数,并将电路的输出节点增加(Add>)到Nodes for analysis框中,需事先选择CircuitSchematic Options菜单命令,在打开的Schematic Options会话窗口中选择Showhide页,选中其中的Show nodes复选框,以显示电路的节点。然后按下Simulate 钮,激活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,建立一个交流分析页(AC Analysis),显示被分析节点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。

2.选择特性(Properties)工具  ,打开具有多个参数页的Graph Properties窗口,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交流分析页(AC Analysis)的各项参数。

3.利用游标工具(Toggle Cursors和栅格工具(toggle grid,在幅频和相频特性区都产生游标和栅格。

单击以选中某条曲线,移动游标对该曲线进行测试,在对应的资料窗口中读取曲线在游标处的数据。测试电路的-3db频率及该频率下的相移。

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中的交流分析页(AC Analysis)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用同样的方法建立、保存图2.6.2所示电路。并用后两种方法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。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中的各图形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  5. 用交流频率分析法分析图2.6.42.6.5二电路

      方法同步骤4。保存电路到 .ewb文件,把电路图及分析结果-交流分析页(AC Analysis)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,保存文档。

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 98 ,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. 实验报告要求:

1.列表整理步骤2的测试数据,根据测试数据作出图2.6.1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,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请参照附录2:在电子文档中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。

2.在实验报告文档中画出观察到的波形和特性曲线。


3.根据各项测试结果说明各电路的频率特性。


二、模拟电子技术实验

实验七 二极管应用

一.实验目的

1.了解普通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及它们典型的工作状态。

2.了解整流、滤波、稳压及限幅电路的工作原理。

3.学习利用EWB分析整流、滤波、稳压及限幅电路的方法。

二.实验说明

利用普通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构成整流、限幅等应用电路,在这些电路中,二极管工作在正向导通或反向截止状态。整流电路可以把交流电变为单向脉动电压和电流,输出电压的平均值

负载电阻并联电容以构成电容滤波电路,可使输出电压波形变得比较平滑。在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τ大于或等于35倍整流电源的半周期的情况下,输出直流电压

限幅电路可以把输入信号的正峰或负峰限制在某一电平上。

稳压二级管反向击穿时呈现恒压特性,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实现稳压,使输出电压在输入电压和负载变化时都基本保持恒定。为使稳压电路正常工作,在任何情况下,必须保证稳压二极管始终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,并且流过稳压二极管的电流始终大于稳定电流,而小于最大稳定电流。稳压电路的稳压性能通常用稳压系数S和动态内阻r表示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三.实验步骤

启动EWB

  1.半波整流电路

1).按图2.7.1建立实验电路。

2).断开开关S。用示波器分别观测并记录输入、输出电压波形。测量输出电压平均值。

3).接通开关S,以接入滤波电容C,重复步骤2)。

  2.全波整流电路

1).按图2.7.2建立实验电路。

2).断开开关S1。用示波器观测并记录输出电压波形。测量输出电压平均值。

3).接通开关S1,以接入滤波电容C,用示波器观测并记录输出电压波形。测量输出电压平均值。

4).使负载电阻R5%~100%之间变化,至少取5个测试点,读取电压表M1和电流表M2的示值,然后断开开关S2,由电压表M1读取开路输出电压,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桥式整流─电容滤波电路的外特性曲线。

  3.稳压电路

1按图2.7.3建立实验电路,稳压二极管选择Ln-1N4740(击穿电压为10V)。

2.在0%~100%之间调节电位器R 3,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,至少取5个测试点,读取电流表M1和电压表M2的示值,作VI曲线,计算稳压系数S和动态内阻r

3调节电位器R 350%,使输入直流电压在13.5V~16.5V之间变化,至少取5个测试点,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,至少取5个测试点,读取电流表M1和电压表M2的示值,作VI曲线,计算稳压系数S和动态内阻r

4.在输入直流电压最高(16.5V)且负载电阻最大(R 3100%)和输入直流电压最低(13.5V)且负载电阻最小(R 30%)两种情况下,读取电流表M3的示值。

  4.限幅电路

按图2.7.4建立实验电路。使直流电源U分别为13V5V0V-5V-10V-15V,同时观察并记录输入与输出电压波形。

四.实验报告要求

1.将测量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。

2.绘制示波器上观测的波形。


实验八 晶体管基本放大器

. 实验目的

1.学习用EWB仿真测试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本方法;

1.了解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电压放大的基本原理,掌握电压放大倍数及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,了解负载电阻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;

2.了解放大器中的非线性失真,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(非线性失真、电压放大倍数等)的影响;

3.学习用EWB测试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方法。


. 实验电路及说明:

2.8.1

    实验电路如图2.8.1所示。直流电流表IBIC和直流电压表UCE,分别用来测量晶体管的基极、集电极静态电流和集电极及发射极之间的静态电压,而交流电压表UiUo分别用来测量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电压。上偏置电阻RB为可调电阻,由设定的控制键(缺省为R)控制阻值的增减。与电容CE串联的键控开关S1由设定的控制键控制通断,以便控制CE的接通和断开。

. 实验步骤:

      启动EWB

  1.建立实验电路

1.分别打开基本元件箱、晶体管工具箱、指示器件工具箱和仪器箱,选取(拖曳)各元件至电路设计窗口,按图2.8.1中的要求旋转某些元件的方向,并按图中位置摆放,分别双击每一个元件,按图2.8.1要求设置元件的参数。

NPN型晶体管

mode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efault / ideal

电位器(可调电阻)

阻值 (Value / Resistance 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50KΩ

初始设置(Value /Setting): 50%

增量(Value /Increment): 5%

增量控制键(Value /Key): 可取缺省R,也可任意设定。

开关

控制键(Value /Key):          K

电压表、电流表

按照其在电路中的作用,设置模式((Value / Mode )ACDC

函数发生器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波形:正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频率(Frequency)1KHz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占空比(Duty cycle)50%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电压幅值(Amplitude )5mV

示波器:

时基(Time Base):先设定为0.200ms/div,随频率变化再进行调节

触发选择:AB

2.设置电路图的显示内容

       选择Circuit | Schematic Options 菜单命令,在Show / Hide对话框,选中Show Reference

IDShow Value两项,以便显示元件的编号和参数值。

3.按图2.8.1所示连线,调整连线,使其比较整齐。

4.电路的保存

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建立的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事先打开的字处理软件(如word或写字板)的新文档中。

  2. 放大器仿真测试

1).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对电路进行仿真。

2). RB140%50%60%三种情况下,分别读取电流表IBIC的读数,并由此计算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。

使开关S1处于接通状态,在上述三种情况下,一边增大输入信号,一边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,直到输出波形刚要出现失真但还不太明显时为止。参照13页“示波器的调整”介绍的方法将波形调节稳定。按工具栏中的图形工具,打开分析图形窗口,在其中的示波器页(Oscilloscope)再现示波器上的波形。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示波器页波形显示的各项参数,拖曳游标以测量输出电压的峰-峰值。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示波器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3). RB150%,输入信号电压有效值为3mV,读取交流电压表UiUo的示值,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。

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放大器的输入、输出信号波形,调节示波器使波形稳定。在分析图形窗口中显示波形,移动游标,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幅值,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,并与前面的结果比较。将波形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4). 将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电压有效值增大为25mV,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放大器的输入、输出信号波形,调节示波器使波形稳定。在分析图形窗口中显示波形,将波形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5). 断开开关S1,使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电压有效值增大为100mV,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,调节示波器使波形稳定。在分析图形窗口中显示波形,移动游标,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幅值,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,并与前面的结果比较。将波形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6). 将负载电阻RL减小为1KΩ,读取交流电压表UiUo的示值,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,并和步骤5) 的结果比较,说明负载电阻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。

  3. 分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

       选择Circuit | Schematic Options 菜单命令,在Show / Hide对话框,选中Show Nodes项,以便显示电路的节点号。

选择Analysis | AC Frequency菜单命令,在弹出的AC Frequency Analysis对话框中,参照图2.8.2设置各项参数,须将放大器的输出节点增加(Add>)到Nodes for analysis框中。

按下Simulate 钮,对电路进行仿真,随之激活分析图形窗口并建立交流分析页(AC Analysis),显示出放大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。

选择特性(Properties)工具  ,打开具有多个参数页的Graph Properties窗口,参照16-19页的内容,设置交流分析页(AC Analysis)的各项参数,利用工具栏中的游标工具(Toggle Cursors和栅格工具(toggle grid,在幅频和相频特性区都产生游标和栅格。移动游标,在对应的资料窗口中读出游标处的曲线数据,测量放大器的低频和高频转折频率,及频转折频率处的相位偏移。

按分析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中的交流分析页(AC Analysis)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保存文档。

 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98 . 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四.实验报告要求

    1.根据步骤2). 的测量数据计算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;

    2.在步骤2). 的三种情况下,用示波器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峰-峰值为何不同?说明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和工作点之间的关系。

    3.根据步骤3). 5) 6)的测量数据分别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,说明几种情况下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为何不同?电压放大倍数与那些因素有关?

    4.在步骤5).中观察到的输出波形与前面的步骤(尤其是步骤4)中观察到的波形有何不同?为什么不同?

    5.说明在步骤5)中断开开关S1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。

    6.作出实验中观察到的输入、输出电压波形和幅频及相频特性曲线。


实验九 模拟运算电路

. 实验目的

1.学习利用EWB建立并仿真模拟运算电路的方法;

2.学习模拟运算电路的测试方法;

3.了解常见模拟运算电路的特性和功能。

. 实验电路及说明

2.9.12.9.2实验电路分别为反向、同向比例放大器,键控开关SW1用来切换比例放大器的输入信号:正弦波或直流信号,SW2用来切换比例放大器输出端的指示仪表:示波器或电压表。示波器的B通道用来观测比例放大器的正弦波输入信号,而A通道用来观测比例放大器的输出信号。

2.9.1

2.9.2

2.9.3实验电路为三输入反向加法器,三个输入信号UF1UF3UF5分别为基波、三次谐波和五次谐波,其频率、大小和初相位按照方波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展开式的前三项设置。图2.9.4实验电路为反向积分器。示波器的B通道分别观测反向加法器和反向积

2.9.4

分器的输出信号,A通道观测反向积分器的输入信号。

2.9.3


. 实验步骤

启动EWB

  1.反相、同相比例放大器测试

1. 按图2.9.1 所示建立反相比例放大器

分别打开基本元件箱、模拟集成电路工具箱、指示器件工具箱、电源箱和仪器箱,选取(拖曳)所需元件至电路设计窗口,按图2.9.1中的要求旋转某些元件的方向,并按图中位置摆放,分别双击每一个元件,按图2.9.1要求设置元件的参数。IC1选用三端集成运算放大器,modeldefault / ideal

2.设置电路图的显示内容

       选择Circuit | Schematic Options 菜单命令,在Show / Hide对话框,选中Show Reference

IDShow Value两项,以便显示元件的编号和参数值。

3.按图2.9.1所示连线,调整连线,使其比较整齐。

4). 电路的保存

    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建立的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事先打开的字处理软件(如word或写字板)的新文档中。

5.放大器仿真测试

 (1). 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对电路进行仿真。

 (2). 按键控开关SW1 SW2的控制键,使IC1的输入端接2V直流信号源,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表,按电位器R2的控制键,使其在50%处,读取直流电压表Uo的读数,计算反相比例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。

调节电位器R2.100% 处,读取直流电压表Uo的读数,计算反相比例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。

 (3). 调节电位器R250%。按键控开关SW1SW2的控制键,使IC1的输入端接2V正弦交流信号源,输出端接示波器的A通道,同时观测反相比例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,参照13页“示波器的调整”介绍的方法将波形调节稳定。按工具栏中的图形工具,打开分析图形窗口,在其中的示波器页(Oscilloscope)再现示波器上的波形。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示波器页波形显示的各项参数,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示波器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6. 建立图2.9.2同相比例放大器,重复步骤1) 4),测试同相比例放大器。

  2.反向加法器测试

1. 建立图2.9.3反向加法器。IC3选用三端集成运算放大器,modeldefault / ideal

2).  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3). 加法器的波形合成功能测试

以示波器的B通道观测加法器的输出信号波形,而以A通道分别观测加法器的三个输入信号UF1UF3UF5的波形。参照13页“示波器的调整”介绍的方法将波形调节稳定,按工具栏中的图形工具,打开分析图形窗口,在其中的示波器页(Oscilloscope)再现示波器上的波形,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示波器页波形显示的各项参数,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示波器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  3. 反向积分器测试

1. 建立图2.9.4 所示反向积分器。按图中要求设置元件的参数:

IC4选用三端集成运算放大器,modelLM741

矩形波信号源Ui4

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频率(Value /Frequency)1KHz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占空比(Value /Duty cycle)50%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电压(Value / Voltage )1V

2). 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3). 反向积分器测试

适当调节示波器的时基(Time Base)和AB通道的Y衰减(V/div)及位移(Y Position),使波形便于观测。参照13页“示波器的调整”介绍的方法将波形调节稳定,按工具栏中的图形工具,打开分析图形窗口,在其中的示波器页(Oscilloscope)再现示波器上的波形,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示波器页波形显示的各项参数,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示波器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保存文档。

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 98 ,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. 实验报告要求:

1.根据实验测试数据分别计算反向和同向比例放大器的静态、动态电压放大倍数;

2.画出所观测到的输入、输出波形。


实验十 集成运放应用

. 实验目的

1.学习利用EWB进行模拟电路仿真测试的方法。

2.了解集成运放在线性和非线性模拟电路方面的应用。

3.了解比较器、有源滤波器、电压电流变换器及方波震荡器等常用电路的特性及应用。

. 实验电路及说明

2.10.1

2.10.2

2.10.1为比较器电路,直流电压源U1U2,电阻R2R3及电位器R1构成可调节的基准电压,直流电压表UR用来测量其大小, ui13V(有效值)200Hz的正弦输入信号,三端集成运放将其与基准电压UR进行比较,输入和输出信号分别由示波器的AB通道进行观测。当开关S切换到2时,将5次谐波电压ui21V有效值,600Hz,与ui1同相)与ui1串联叠加,构成非正弦输入信号。

2.10.2为二阶有源滤波器。扫频仪直接测试其频率特性。

2.10.3

2.10.4

       2.10.3为电压电流变换电路,若输入电压U1 U2为稳恒电压,则图2.10.3电路为可变恒流源,当负载电阻RL改变时,输出电流io保持不变。调节电位器R1可调节恒流源电流的大小。

       2.10.4为矩形波震荡器。

. 实验步骤:
  1. 电压比较器:

1).按照图2.10.1连接电路并设置各元件的参数。开关在初始位置1,电位器R1在初始位置50%

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启动电路仿真。

2).示波器触发选择:Auto,适当调节时基(Time Base)和AB通道的Y衰减(V/div)及位移(Y Position),使波形便于观测,同时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。调节R1的阻值,使其在0%100%之间变化,注意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。

使基准电压为 -3V,参照13页“示波器的调整”介绍的方法将波形调节稳定。按工具栏中的图形工具,打开分析图形窗口,在其中的示波器页(Oscilloscope)再现示波器上的波形,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示波器页波形显示的各项参数。移动游标,测量输出电压波形的占空比。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示波器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使基准电压为0V+3V,重复上述操作。

3).把开关S切换到2位置,将3次谐波电压ui21V有效值,600Hz,与ui1同相)与ui1串联叠加,构成非正弦输入信号,示波器触发选择:Auto,在0%100%范围内调节R1的阻值,观察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,注意输出波形的变化。

调节R110%,调节示波器使波形稳定,在分析图形窗口保存波形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  2. 二阶有源滤波器

1).按照图2.10.2连接电路。扫频仪的设置为:

垂直设置(Vertical):

幅频:log      F: 10db          I: -80db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相频:log      F: 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: -180

水平设置(Horizontal):log     F: 100KHz            I: 0.1KHz

    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2).用扫频仪测试电路的频率特性

启动电路仿真。在扫频仪上分别显示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。

EWB的工具栏中选择图形工具激活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,建立一个波特图页(Bode),显示幅频和相频波特图。选择特性(Properties)工具  ,打开具有多个参数页的Graph Properties窗口,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波特图页的各项参数。

利用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工具栏中的栅格工具(toggle grid和游标工具(Toggle Cursors,在幅频和相频特性区显示栅格和游标。单击以选中某条曲线,移动游标对该曲线进行测试,在对应的资料窗口中读取曲线在游标处的数据。测试电路的测量最大增益、-3db频率及该频率下的相移。

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示波器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3).用EWB的交流频率分析功能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

选择Circuit | Schematic Options 菜单命令,在Show / Hide对话框,选中Show Nodes项,以便显示电路的节点号。选择Analysis | AC Frequency菜单命令,弹出AC Frequency Analysis对话框,参照图(图2.10.5)所示设置各项参数,务必将电路的输出节点增加(Add>)到Nodes for Analysis框中。

按下模拟(Simulate)按钮,对电路进行仿真,在随即打开的分析图形窗口中建立一个交流分析页(AC Analysis),显示出放大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。

选择特性(Properties)工具  ,打开具有多个参数页的Graph Properties窗口,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交流分析页(AC Analysis)的各项参数。

利用工具栏中的游标工具(Toggle Cursors和栅格工具(toggle grid,在幅频和相频特性区都产生游标和栅格。移动游标,测量放大器的最大增益、转折频率及频转折频率处的相位偏移,在对应的资料窗口中读出游标处的曲线数据。

按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按钮,将示波器页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  3. 电压电流变换器

1).按照图2.10.3连接电路并设置各元件的参数。

    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2).启动电路仿真。调节R1,使u i+5V-5V之间变化,测量相应的io

3).使u i保持+5V-5V,在0%100%之间改变RL ,测量相应的io

  4.矩形波震荡器

1).按照图2.10.4连接电路并设置各元件的参数。五端集成运放选用Lm358

启动电路仿真。

2).示波器触发选择:Auto,适当调节时基(Time Base)和AB通道的Y衰减(V/div)及位移(Y Position),观察输出信号波形。

调节示波器使波形稳定,在分析图形窗口,移动游标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幅值,保存波形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3).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保存文档。

点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启动/停止开关,使计算机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 98 ,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. 实验报告要求:

1.整理实验数据,绘出实验中观测到的波形和特性曲线。

2.写出电压电流变换器输出电流i o与输入电压u i 之间的函数关系,根据实验的测试数据,作出变换曲线(io u i)及外特性曲线。


三、数字电子技术实验

实验十一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

. 实验目的:

1.学习利用EWB进行组合逻辑电路仿真测试的方法;

2.学习数据选择器、译码器及数字显示等中规模集成组件的特性和应用;

3.学习字元发生器的使用。

. 实验电路及说明

2.11.1 24线译码器,2位二进制代码由字元发生器的最低2位提供。4个逻辑探针用来指示译码输出的状态。图2.11.2 BCD-十进制译码器,4BCD码由字元发生器的低4位提供,10个逻辑探针用来指示译码输出的状态。图2.11.3BCD-七段数码管译码显示电路,4BCD码由字元发生器的低4位提供,7个译码输出OAOG7段数码管的输入端,将译码结果直接以数码显示。图2.11.5421数据选择器,左路4位代码(A)由字元发生器的高4位提供,右路4位代码(B)由字元发生器的低4位提供,由开关S控制,在左、右两路代码中选择其一。左、右两路代码和选择输出的状态各由4个逻辑探针指示。

. 实验步骤
  1. 24线译码器

       1). 在逻辑门工具栏中连续选择4个与非门,6个反相器,在指示器件工具栏中,连续选择4个逻辑探针,将它们作适当旋转并拖放到合适位置。按照图2.11.1连接电路。在仪表工具栏中选择字元发生器,将其低2位输出依次连接到译码电路的2个输入端。

2). 双击字元发生器图标以展开其面板,在字元编辑区从首地址0000开始,依次写入四个16进制字:0000H0001H0002H0003H(必须在西文输入方式下),其低二位二进制依次为00011011。触发方式(Trigger)设置为内触发(Internal),地址编辑区设置:初始地址(Initial)为0000,末地址(Final)为0003,输出频率(Frequency)为1Hz

3). 按单步(Step)钮,每次输出一个字元,观察四个输出端状态的变化。按循环(Cycle)钮,自动循环依次输出四个字元,观察并记录四个输出端状态的变化。

4). 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5). OI按钮,停止电路仿真。然后建立新的电路文件。

  2. BCD-十进制译码器


1). 按照图2.11.2连接电路,选中数字集成电路工具箱图标,打开数字集成电路工具栏,选择74xx(拖曳到电路编辑区),在打开的列表中选择7445。在指示器件工具栏中连续选择10个逻辑探针,并选中它们,将它们一起旋转270°以便于接线,将它们依次连接到744510个译码输出端0-9。在仪表工具栏中选择字元发生器,将其低4位输出端由低向高依次连接到74454个代码输入端AD

       2). 双击字元发生器图标以展开其面板,在字元编辑区从首地址0000开始,依次写入1016进制字:0000H0001H0002H0003H0004H0005H0006H0007H0008H0009H其低4位二进制依次为0000000100100011, 0100010101100111, 10001001(必须在西文输入方式下)。触发方式(Trigger)设置为内触发(Internal),地址编辑区设置:初始地址(Initial)为0000,末地址(Final)为0009,输出频率(Frequency)为1Hz

3). 按单步(Step)钮,每次输出一个字元,观察10个输出端状态的变化。按循环(Cycle)钮,自动循环依次输出10个字元,观察并记录10个输出端状态的变化。

4). 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5). OI按钮,停止电路仿真,然后建立新的电路文件。

  3. BCD-七段数码管译码显示电路


1). 按照图2.11.3连接电路。选中数字集成电路工具箱图标,打开数字集成电路工具栏,选择74xx(拖曳到电路编辑区),在打开的列表中选择7447。在指示器件工具栏中选择7段数码管(Seven-Segment Display,其管脚说明见图2.11.4,将其7个输入端A-G依次接到7447的译码输出OAOG。在仪表工具栏中选择字元发生器,将其低4位输出由低向高依次连接到74474个代码输入端AD

       2). 双击字元发生器图标以展开其面板,在字元编辑区从首地址0000开始,依次写入1016进制字:0000H0001H0002H0003H0004H0005H0006H0007H0008H0009H(必须在西文输入方式下),其低4位二进制依次为0000000100100011, 0100010101100111, 10001001。触发方式(Trigger)设置为内触发(Internal),地址编辑区设置:初始地址(Initial)为0000,末地址(Final)为0009,输出频率(Frequency)为1Hz

3). 按单步(Step)钮,每次输出一个字元,注意观察7段数码管状态的变化。按循环(Cycle)钮,自动循环依次输出10个字元,注意观察7段数码管状态的变化。

       4).。选择File | Save 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5). OI按钮,停止电路仿真,然后建立新的电路文件。

  4. 421数据选择器


1). 按照图2.11.5连接电路。选中数字集成电路工具箱图标,打开数字集成电路工具栏,选择741xx(拖曳到电路编辑区),在打开的列表中选择74157。在指示器件工具栏中连续选择12个逻辑探针,并选中它们,将它们一起旋转270°, 以便于接线。将它们分成3组,左面一组用来指示左路代码的各位,从右向左依次连接到74157A路代码输入端1A2A3A4A,同时连接到字元发生器的高4位输出;右面一组用来指示右路代码的各位,从右向左依次连接到74157B路代码输入端1B2B3B4B,同时连接到字元发生器的低4位输出。键控开关在0和+5V之间切换,以控制74157在左、右两路代码中选择一路。中间一组用来指示74157的选择输出,从右向左依次连接到74157选择输出端1Y2Y3Y4Y

       2). 双击字元发生器图标以展开其面板,在字元编辑区首地址0000写入16进制字A005H(必须在西文输入方式下),其高4位二进制为1010,为代码A;低4位二进制为0101,为代码B。触发方式(Trigger)设置为内触发(Internal),地址编辑区设置:初始地址(Initial)为0000,末地址(Final)为0000,输出频率(Frequency)为1Hz

3). 启动电路仿真。按单步(Step)或循环(Cycle)钮,用开关的控制键使开关在0和+5V之间切换,注意观察74157选择输出端4个逻辑探针指示状态的变化,与左、右两路的代码指示相比较。

4). 选择File | Save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保存文档。

5).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 98 ,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四.实验报告要求

列出各实验电路的逻辑真值表,说明其逻辑功能。


实验十二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

. 实验目的

1. 学习利用EWB 对时序逻辑电路进行仿真测试的方法;

2. 了解十进制BCD码计数器和环形计数器的工作状态及逻辑功能;

3. 学习逻辑分析仪的使用方法。

. 电路及说明

2.12.1所示的十进制BCD码计数器由4个低电平异步置位JK触发器(JK Flip - Flop With Active Low Asynch Inputs)和72输入与门构成,计数器的代码输出直接由4个逻辑探针显示其状态,并经带译码器的7段数码显示器译码显示。计数脉冲由函数发生器提供,计数器的计数脉冲及代码输出还连接到逻辑分析仪的低5位输入端,以显示其波形。

2.12.2为集成组件7490构成的两级十进制BCD码计数器,方波信号源作为低位的时钟脉冲(即计数脉冲)输入,低位的代码输出QAQD经与门组合,作为高位的时钟脉冲(即计数脉冲)输入,两个带译码器的7段数码管作译码显示。

2.12.3 为由8个低电平异步置位D触发器(D Flip - Flop With Active Low Asynch Inputs)构成的环形计数器,当键控开关接地时,计数器预置状态为10000000,接+5V时,计数器正常计数。8个逻辑探针用来指示计数器的输出状态,方波信号源作为时钟脉冲(即计数脉冲)。

. 实验步骤
  1. 十进制BCD码计数器

1).在数字集成组件工具栏,选择(拖曳到电路编辑区)4个低电平异步置位JK触发器(JK Flip - Flop With Active Low Asynch Inputs),在逻辑门工具栏选择72输入与门,在指示器件工具栏中选择带译码器的7段数码显示器和4个逻辑探针,将它们按照图2.12.1的位置摆放,并连接成十进制BCD码计数器及译码显示电路。

2). 双击函数发生器图标,打开其面板,设置矩形波输出,频率1Hz,占空比50%,幅值5V。计数器的计数脉冲及代码输出还连接到逻辑分析仪的低5位输入端,以显示其波形,从低位至高位由上而下依次排列,双击逻辑分析仪图标,打开其面板,在右下部Clocks per division框设置波形显示的时间轴刻度为1,单击面板下部Clock区的Set按钮,在弹出的Clock Setup对话框中,对波形采集的控制时钟进行设置:时钟模式(Clock mode)为内(Internal),时钟触发沿(Clock edge)为上跳沿有效(Positive),内时钟频率(Internal
Clock rate)为2Hz 。按认可(Accept)钮结束设置。

       3).启动电路仿真,按动开关使其接地,计数器清零,再按一次开关,使其接+5V,计数器开始计数。注意观察计数器状态的变化及数码管的显示,观测逻辑分析仪显示的计数脉冲及代码输出的波形。

停止电路仿真。点击逻辑分析仪窗口下的水平滚动条,可观察完整的波形。

选择EditCopy as Bitmap菜单命令,按住鼠标左键,在逻辑分析仪窗口四周拉出一个矩形,将其复制到剪贴板上,然后,再将其粘贴到电子文档中。

4).选择File | Save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
  2. 集成组件构成的两级十进制BCD码计数器

1).在数字集成组件工具栏,选择(拖曳到电路编辑区)2个十进制计数器7490Decade counter),在逻辑门工具栏选择12输入与门,在指示器件工具栏中选择2个带译码器的7段数码显示器,在电源工具栏选择1个方波信号源,按照图2.12.1连接成两级十进制BCD码计数器及译码显示电路。

2). 方波信号源设置:频率:2Hz,幅值5V,占空比50%

3). 启动电路仿真,注意观察2个数码管的显示,是否符合十进制计数法则。

4).停止电路仿真。选择File | Save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保存文档。

  3. 环形计数器

       1).在数字集成组件工具栏,选择(拖曳到电路编辑区)4个低电平异步置位D触发器(D Flip - Flop With Active Low Asynch Inputs),在指示器件工具栏中选择8个逻辑探针,在电源工具栏选择1个方波信号源和1个直流电压源,将它们按照图2.12.3的位置摆放,并连接成环形计数器。


2). 方波信号源设置:频率:2Hz,幅值5V,占空比50%

3). 启动电路仿真。

将开关接地,使计数器预置状态10000000,再将开关接+5V,使计数器开始计数。注意观察计数器状态的变化规律,列出计数器的状态表。

4). 选择File | Save 菜单命令,将电路保存在 .ewb文件中。按照节1.3.42中介绍的方法,将电路图复制到粘贴板上,然后,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保存文档。

5).停止电路仿真。退出EWB,退出Windows 98 ,关闭计算机系统。

. 实验报告要求:

    列出各时序逻辑电路的状态表,绘出其工作波形。


第二部分 附录

附录一 编写电子文档式的实验报告

启动EWBElectronics Workbench.

选择一个支持WindowsOLE功能的字处理软件(推荐使用Microsoft Word,在计算机系统资源配置较低时,也可以选用写字板),与EWB同时运行,将EWB的实验结果(测试数据、观测到的波形及特性曲线等)保存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,该文档可作为电子文档式实验报告的初稿。

  1.在文档中嵌入EWB中建立的实验电路图

EWBEdit菜单中选择Copy as Bitmap选项,然后拖曳鼠标左键,在需要的图形(电路图、仪器面板图、展开的仪器面板图如逻辑分析仪等)周围拉出一个矩形框,被选择的部分即被复制到了Windows的粘贴板上,然后,切换到字处理软件窗口,就可以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  2.在文档中嵌入波形或曲线

在示波器上观测到的波形和在波特图仪上观测到的幅频、相频特性曲线,都可以在EWB的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)建立相应的图形页,并在其中重现示波器和波特图仪上的波形和曲线, EWB各项分析功能(暂态分析、交流频率分析等),也会在分析图形窗口建立相应的图形页,显示分析的结果。先选择需要的图形页,并参照16-19页的方法设置图形页的各项参数,再按分析图形窗口工具栏中的Copy工具按钮,即可将选中的图形页复制到Windows的粘贴板上,然后,切换到字处理软件窗口,就可以将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的文档中。

对于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,应先将波形调节稳定,具体调节方法可参考13页“示波器的调整”的有关内容,然后,按EWB工具栏上的图形工具,或者选择AnalysisDisplay Graphs菜单选项,即可激活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,并在其中新建的示波器页(Oscilloscope)中,再现示波器上的波形。对于暂态时间的波形,因为不能稳定显示(示波器的触发选择设置为Auto),在图形窗口的示波器页(Oscilloscope)中再现时,由于时间的积累,波形会越来越密集,此时,应按下暂停按钮,然后,在密集的波形中,选择需要的时间片断,用鼠标左键拉出一个矩形框,放开手后,选中的区域即可被放大显示。

波特图仪上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,首先要正确设置幅频和相频的参数,以使曲线正常显示,然后,按EWB工具栏上的图形工具,或者选择AnalysisDisplay Graphs菜单选项,即可激活分析图形窗口(Analysis Graphs,并在其中新建的波特图页(Bode)中,再现扫频仪上的幅频和相频波特图。

      3.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描绘曲线

       很多软件都具有根据数据生成曲线的功能,但以Microsoft Graph97(或2000)图表最为简便,且易于掌握。Microsoft Graph97(或2000)图表是Microsoft Word 97(或2000)的一个选件,它可以直接由数据生成曲线图表,并可作为一个OLE对象,链结或嵌入到Word 文档中。由Microsoft Graph97(或2000)图表的方法,详见附录二:在电子文档中由数据生成曲线的方法。

FTP服务器上下载自己在实验中建立的字处理软件的临时文档,经过编辑修改,即可完成电子文档式实验报告。

       完成的电子文档式实验报告可上载到FTP服务器。

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20 专业代写网 www.daixiework.com  
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奥鹏离线作业答案  征文代写 国开作业答案 QQ:121011416
苏ICP备20009923号-1